您现在的位置是:星球Tech > 历史
我在新疆教书的十年:那些改变人生的教育瞬间
星球Tech2025-11-05 07:57:01【历史】9人已围观
简介当飞机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时,我并不知道这片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土地将如何重塑我的教育理念。作为从沿海城市来到新疆支教的语文教师,我的新疆教育故事始于2013年那个飘着雪花的初春,而十年后的今
当飞机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时,新疆我并不知道这片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教书教育土地将如何重塑我的教育理念。作为从沿海城市来到新疆支教的那改语文教师,我的变人新疆教育故事始于2013年那个飘着雪花的初春,而十年后的生的瞬间今天,那些在教室里、新疆葡萄架下、教书教育牧区帐篷里发生的那改教育瞬间,依然在我血液里奔涌。变人
语言桥梁:当普通话遇见多民族文化的生的瞬间交响
在和田地区墨玉县的第一堂课,38双眼睛带着好奇与戒备。新疆我准备的教书教育唐诗赏析课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交织的那改教室里突然显得格格不入。直到某个午后,变人班里最沉默的生的瞬间哈萨克族女孩古丽用结结巴巴的普通话问我:"老师,'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关在哪里?"那一刻我意识到,我的新疆教育故事必须从搭建语言桥梁开始。我们创造了"每日一句"游戏,把《论语》翻译成维吾尔语谚语,用哈萨克民歌的韵律学习古诗词。当孩子们在元旦晚会上用三种语言朗诵《将进酒》时,家长们眼里的泪光比任何教学评估都更有说服力。

牧区教学点的星火
在海拔3200米的帕米尔高原教学点,二十个柯尔克孜族孩子共用三本磨损的课本。没有多媒体设备的课堂反而让我们回归教育本质——我用牦牛毛绳教数学应用题,把地理课搬到慕士塔格峰脚下。最难忘的是帮15岁的牧羊少年叶尔江申请内高班时,他父亲用生硬的汉语说:"老师,书本比羊群更能带他走远。"这句话让我理解,我的新疆教育故事里最动人的章节,往往发生在黑板之外。

文化共生:教育作为理解的催化剂
在莎车县的职业高中,我见证了职业教育如何成为民族交融的熔炉。维吾尔族学生阿迪力的烤包子手艺与汉族学生小李的电商创意结合,诞生了年销售额破百万的网店。我们开发的《丝绸之路饮食文化》校本课程,不仅教授烹饪技能,更成为不同民族学生理解彼此生活哲学的窗口。当毕业季来临,看着哈萨克族学生教汉族同学制作冬不拉,维吾尔族少年向蒙古族姑娘学习奶制品加工技术时,我确信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差异成为创造的源泉。

双语教育的破冰时刻
2018年深秋,在组织"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比赛时,患有口吃的维吾尔族男孩艾力主动报名。当他用汉语说到"我的梦想是让妈妈的烤馕走出天山"时突然卡壳,全场响起鼓励的掌声。三个月后,他在自治区双语大赛夺冠的视频在全疆教育系统流传。这些年来,我的新疆教育故事里最珍贵的收获,就是目睹语言如何从障碍蜕变为翅膀。
如今走在乌鲁木齐二十三中的走廊里,墙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生作品展中,水墨葡萄与艾德莱斯绸纹样和谐共处。十年支教生涯让我懂得,新疆教育的真谛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播下多少理解的种子。每当毕业的学生发来消息——有的成为戍边民警,有的在深圳创办外贸公司,有的回到家乡办起双语幼儿园——我知道,我的新疆教育故事仍在广袤的天地间续写着新的篇章。
很赞哦!(3587)







